美国的民防是随着冷战时期的核大战准备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把民防视为其核威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确保相互摧毁”战略的重要内容。美认为,如果三分之一的人口和三分之二的工业被摧毁,现代社会便陷于瘫痪,采取防护措施可使美全国人口在核大战中的生存率从46%增加到80%。冷战后,核大战危险减少,高技术局部战争成为主流,恐怖袭击的各种灾害频发。美在大力推行“国家导弹防御计划”(NMD)和“战区导弹防御计划”(TMD)的同时,也对民防工作进行了相应调整。
一、指导思想
美国于1950年制定的《联邦民防法》对民防的任务定义为:(1)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敌方攻击对美民众造成或即将造成的影响。(2)处理美国遭受攻击所产生的任何紧急情况。(3)紧急抢修或恢复被敌方攻击所摧毁或破坏的重要公共设施和设备。
此后,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变化,美对1950年的民防法及其定义多次进行了修订。1982年7月,里根签署的第47号国家安全决策指令《紧急动员准备》指出,“美国的政策是,拥有紧急动员准备能力,确保各级政府与私人机构和美国人民一起,将保卫美国作为首要任务,有能力对国家发生的任何重大紧急事件作出果断和有效的反应。”1987年2月4日,美国总统签发的第259号国家安全决策指令《美国民防》,取代了1982年2月发布的要求在危机时大规模疏散城市人口的第26号国家安全决策指令。新的指令称,民防计划将继续支持国家和地方政府处理各种紧急事件,“以达到民防与国家针对核攻击或非核攻击的备战相一致。”1999年美出版的《联邦法规》第32卷第185章对民防的任务规定为:(1)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敌人对美的攻击、自然或技术灾害而出现的紧急局势。(3)对因敌攻击、自然或技术灾害而毁坏的重要设施、设备进行紧急抢修和恢复。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能在军事上与美相抗衡,美受核打击的危险性已大大减少,受其它形式军事攻击的可能性也较小,但美新时期民防工作者的首先要任务还是在防范“敌人攻击”方面。同时,防灾救灾也成为民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地区性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恐怖活动不断发生,使美国感到当今世界并不安定。国际形势的这种急骤变化对美国的民防政策及其对民防的看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美国对当今世界存在的主要威胁看法如下:
核威胁依然存在:美国首先考虑核威胁来自俄罗斯,对中国和其它一些拥有核武器和正在发展核武器的国家抱有戒心,十分担心核扩散。美国的一些权威民防专家估计,俄罗斯目前仍有大约8000枚战略核武器,其中有6000枚左右的战略核武器可以在几秒钟之内重定目标针对美国。美国还十分注意俄罗斯在战略防御方面的动向,以此来反证核威胁的存在。美国发现俄罗斯已经完成了第二代反弹道导弹系统的部署。
重视常规武器效应所产生的威胁:由于常规武器可以控制破坏规模,防止战争升级,便于灵活掌握和适合地区性军事行动。因此,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倾向于用先进的常规武器来取代战术核武器。在当前大仗打不起来,地区冲突此起彼伏的情况下,美国必然会把常规武器效应的威胁作为其考虑民防的一个重点防护内容。
恐怖主义活动已上升为一个必须考虑的重要威胁:美国认为除了需要考虑战争中各种武器效应对国家和公民的安全构成威胁外,还要考虑对付各种恐怖主义破坏和犯罪活动。在苏联解体以后,美国十分担心小型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会流入一些恐怖主义分子手中。就是恐怖主义分子使用常规炸弹,也会对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1993年2月美国纽约市区发生的世界贸易中心爆炸事件及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其把应对恐怖主义威胁作为民防的重要内容。